余利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回复: 1

2023北京邮电大学新传考研真题、报录比分数线、参考书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3 15: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北邮新传考研最全考情分析
北京邮电大学

学院介绍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7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是以新兴交叉学科为特色的学院。学院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科技特色,以现代科技与文化创意的交叉融合为导向,面向数字创意产业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学院现有智能交互设计、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4个本科专业。
智能交互设计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首个中国高等教育智能交互本科专业。面向新兴智能产业和全真互联网,以人机交互与智能设计为特色,侧重虚拟/增强现实、智能汽车、机器人、娱乐游戏等领域的智能交互设计和交互技术,培养善于综合应用信息交互技术、人工智能和设计思维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服务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体现科学与艺术深度交叉特色的专业。北京邮电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数字创意+人工智能”为特色,聚焦数字文化内容制作、传播、消费及应用中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媒体领域进行技术研究或在科学与艺术交叉领域进行创新性应用开发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以信息科技为支撑,以戏剧与影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为学科依托,培养“数字创意×信息科技”理念下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智能时代数字媒体行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面向“媒介融合”的国家战略,依托信息技术、传播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聚焦新媒体领域前沿理论和行业最新需求,培养能从事内容创意与策划、媒体运营与管理的全媒体传播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我院学生获得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红点概念设计奖、红星原创金奖等多项国内外顶级赛事大奖,并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获奖数十项、北京市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近百项,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创意能力。到目前为止,三个专业已为国家培养毕业生数百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读研率超过50%,绝大部分毕业生在互联网、文化创意、新媒体传播等行业就业,并涌现出了以马德龙为代表的一批被总理点赞的创业精英。
学院具有完善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新闻传播学、设计学、数字媒体技术3个硕士学科以培养学术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艺术、新闻与传播学两个全日制专业学位授权点面向专业领域培养应用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2018年学院开始招收非全日制艺术专业硕士,进一步拓宽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渠道。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院专职教师达5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计27人,64.8%的教师具有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近三分之一的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依托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院教师目前承担着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并承接了数十项服务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横向合作项目。
学院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多个北京市级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满足信息与交互设计、产品设计、动漫、游戏、微电影等数字内容拍摄制作等课程的教学需求。学院的数字媒体与设计实验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媒体创新实践基地是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我院与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联合创建的校外实践基地是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此外我院还是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认定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招生专业






报录比



分数线



参考书

学硕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
3、《传播学史》(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4、《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5、《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6、《大众文化导论》(王一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7、《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专硕

1、《新闻采访与写作》(高钢潘曙雅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2、《新闻评论学》(肖鸿波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3、《整合营销传播》(程宇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4、《公共关系学》(胡百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5、《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6、《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
7、《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8、《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9、《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10、《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第二版)》(陈力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11、《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2、《外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真题

2022

北京邮电大学专硕334
一、简答
1.请简述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2.请简述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的区别
3.请简述新媒体平台上的视听新闻写作与传统电视新闻写作相比,有什么新形式和新特点
4.网络次生舆论的控制与应对
二、论述
1.请论述《算法推荐治理规则》的出台对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影响
2.抖音对于人际关系的维护和转化作用
三、实务
1.结合你熟悉的APP,谈谈如何进行用户体验评估
2.校园云毕业晚会(综艺)直播策划案
北京邮电大学专硕440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场域(5分)
2.媒介融合(5分)
3.媒介化(5分)
4.迭代新闻(5分)
5.公共传播(5分)
6.文化规范理论(5分)
二、简答题
1.简述非虚构写作的特点(12分)
2.简述涵化理论(12分)
3.简述融合新闻的形式和特点(12分)
4.简述消费主义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12分)
5.简述网民媒介素养(12分)
三、论述题
1.结合实例谈谈群体极化现象和如何对其进行规制(20分)
2.试论述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20分)
3.试论述回音壁效应的形成机制和原因(20分)
617真题
一、名词解释
OTT创新扩散论精神交往
二、简答
1.请简述网络谣言的相关内容
2.待回忆
三、论述
1.请论述可供性视角下技术对新传行业的影响
2.请论述粉丝经济是什么,企业对于粉丝经济的主体责任
824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参与式文化
2.Z时代
3.平台经济
4.他者
5.次元壁
6.解构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2.简述文化工业的定义与特征
3.简述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对专业媒体的挑战
4.简述网络空间的狂欢化特征
5.简述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与舆论导向的异同
三、论述题
1.论述传统文化的自媒体传播
2.论述后疫情时代智能媒体应用
3.论述弱连接在社会化媒体传播研究中的作用
院校老师

黄佩





黄佩,1978年4月出生,传播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媒体传播系访问学者。
目前担任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一职,主要从事网络文化与社会发展、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纵向项目5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务院新闻办委托项目及北京市社科项目20余等;曾获得北京市首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论文比赛三等奖、北京市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论文比赛二等奖及北京邮电大学校友奖教金、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等荣誉;在期刊、集刊及会议上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CSSCI期刊检索20余篇,并出版学术专著2本、参编学术著作2本、合译专著1本。
刘胜枝





刘胜枝,女,1973年,北京邮电大学传播学教授,文化传播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传播学院访问学者,兼任北京市网络文化协会学术顾问,腾讯智库专家。主要从事网络文化与传播研究、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研究,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有较为丰富的大型课题研究经验,并和各级文化部门以及诸多网络文化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研究成果方面,发表CSSCI期刊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内容涉及了青年网络文化、网络游戏、消费文化、公共文化等领域;出版著作《舞台艺术的国际传播》、《网络游戏的文化研究》等三部。
王文宏





王文宏,教授。
先后师从于中国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和中国文艺学研究泰斗童庆炳先生。
曾任国际东方文化研究会理事,
中国进口网络游戏审查专家,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专家,
教育部艺术类专业建设审查专家等。
王文宏教授从教30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文化与新媒体传播、文艺学等,已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约300多万字。
其代表作有:《生命力的升华》(专著),《网络文化研究》(主编)等。
曾静平





曾静平,中国广播电视十佳理论人才,浙江省政府钱江学者,中国教育创新优秀教师,国内第一个媒体管理博士,电信传播理论创始人,商业体育理论创始人,中国体育网络理论研究第一人,现任《中国互联网年鉴》主编,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文化与新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未来传播》执行主编,湖南工业大学新媒体与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2014年获北京市重大社科课题(商业体育理论体系构建与创新),
2017年获国家社科课题(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网络产业发展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研究),
2019年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大课题“智能包装广告研究报告”。
近年来,曾静平主持和完成了1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次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专访。曾静平从事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等从传统媒体到现代新媒体的所有“全媒体”工作,是横跨广播电视、电信通讯和互联网络的综合型、跨行业、跨领域专家,发表了研究论文百余篇,87篇为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绝大部分为SCCSI核心刊物。其中,“中国网络文化:从2G到5G”、“智能传播的实践发展与理论体系初构”和“电信传播的未来发展演进趋势畅想”被《新华文摘》全文摘引并做封面推荐。曾静平著作颇丰,已经出版发行了《新媒体产业》、《网络文化学》、《电信传播总纲》、《拒绝负联网》、《广电网络产业》、《商业体育总论》、《商业体育赛事论》《商业体育电视论》、《商业体育人物论》和《商业体育活动论》等21卷本学术专著。
张蓝姗





张蓝姗,教授,新闻传播学硕导。
本硕博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双一流专业,曾在北京电视台工作过5年,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中心主任。
曾在《现代传播》等期刊上发表过20余篇第一作者的CSSCI论文,3篇SCI论文(含2篇为中科院JCR1区2区),出版2部专著。主持并完成1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项目;撰写的研究报告被中央电视台总编室采纳。
2013年获得北邮教学观摩评比二等奖;
2015年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比赛北京赛区二等奖;
2017年获得研究生院颁发的最佳授课教师奖;
2019年获得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指导数媒艺术本科生创作的微电影曾获得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三等奖,1项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入围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5-5-19 11: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1v1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云顶设计嘉兴有限公司模板设计.

免责声明:本站上数据均为演示站数据,如购买模板可以上DISCUZ应用中心购买,欢迎惠顾.

云顶官方站点:云顶设计 模板原创设计:云顶模板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